在珠海斗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一批新农人将自己研发的新技术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当中。
位于莲洲镇獭山村的珠海农夫壹亩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创始人苏礼恒便是代表之一,他决心要在斗门实现他的“水产养殖梦”。
从理工生跨界新农人
苏礼恒是客家人,父母在梅州老家是以种田和茶园为生。他的微信名是“半农人”,苏礼恒笑言:“父母是农民出身,他们将儿子辛苦养大,就是希望儿子可以走出农村。但他们没想到,最后我还是走回当年他们的老路。”
自小就是“吃货”的苏礼恒,在2016年中偶尔得知朋友有一个鱼塘,便专程前往觅食,但尝了几次都没有儿时的鲜味,细问之下更得知连养殖户本人都不吃自己养的鱼,于是他就思索着:“有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样才能养出真正能吃的好鱼呢?”
兴趣使然下,苏礼恒开始进入水产养殖圈摸索。“我用了三年时间跑了浙江、安徽、四川、广西等等这些地方,自己出去学了一圈回来,最后在珠海开始研究水产养殖,就这么入行了。”苏礼恒坦言,这三年在全国四处游学并不容易,大多时候不仅不收工资甚至花钱也要到别人先进的水产养殖公司学习,在错误中成长,才有今天的“一亩田”。
成为一位新农人对于苏礼恒来说是一次专业的跨界。苏礼恒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他许多同学如今在各大互联网企业工作,唯独他从一个理工生变成了新农人。“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就在想农业是不是也要现代化,我可以将我理工生的思维用在农业工业化上。”
理工生的思维对于苏礼恒的帮助很大,他说:“传统水产养殖户往往不敢冒险尝试新设备,但我当时很大胆,毅然跟几个朋友投资了上千万元进入这个圈子。我想,只要有对的专业知识就一定能成功的,幸亏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才可以如此义无反顾。”
攻克技术钻研种苗业
从“小白”到圈内人,纵使游学了三年,苏礼恒也并非一蹴而就。占地4700平方米的“一亩田”于2019年投建,一开始是建设生态农场鱼菜共生基地,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打造“高产、环保、生态”的现代农业模式。
“鱼菜共生是我游学的时候,在一个工厂了解到的一种新技术。我回到珠海就购买了他们的机器,但实践下来发现,产值并没有那么高,吃了亏。”苏礼恒告诉记者,真正的技术还是需要靠自己去研究琢磨的。在请教专家后,苏礼恒不断实践,终于和团队研发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零排放、不换水,配合生态硝化菌等核心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并获得了《一种多生态种植消化槽》《一种用于厌氧酵化的立式固体颗粒去除器》《一种基质种植消化槽》三项专利。
在现代科技助力下,“一亩田”生产力得到跃升,以南美白对虾为例,传统模式下亩产约1000斤,而在“一亩田”亩产可达20000斤,产量相差20倍。2022年,为解决当地养殖户的虾苗需求,苏礼恒又建立澳洲淡水小龙虾工厂化孵苗繁育车间,经过一年多技术攻关,2023年5月成功出苗,生产批量化、规模化,可实现全年供应,并将4.3万多尾的虾苗给当地养殖户试养。刨除成本外,按照亩产500斤计算,每亩纯利润至少有15000多元。
众所周知,种苗业处于水产养殖业金字塔的塔尖,而“一亩田”进行的便是这一环中的孵化部分。今年5月,记者在“一亩田”的工厂大棚里看到有两池刚孵化出的鱼苗正准备出售。苏礼恒介绍,公司已经成功培育出东星斑、珍珠石斑、蓝瓜子石斑等品种。“现在这两池是金虎石斑,过几天广西北海的客户将会把它们都运回去了。”
近年来,斗门持续努力不断擦亮“白蕉海鲈”这张特色水产品牌,但在海鲈种苗业上仍需努力。苏礼恒表示,孵化白蕉海鲈的技术比孵化石斑鱼要容易,目前已和当地政府共同研究将“白蕉海鲈”种业完善,进一步壮大品牌。“我们公司也有计划从母鱼开始进行培育,希望可以完善这条产业链。”
在斗门实现“水产养殖梦”
人工海水调配、养殖尾水处理、培育硝化菌……苏礼恒表示,所有的技术都来自己的团队共同研究而得,而这支走在农业现代化科研前沿的“神秘”团队,是由一群来自珠海本地与港澳的青年组成,还有两位来自马来西亚和香港的水产养殖业“老师傅”。
据了解,团队的7位成员各有所长,项目创始人刘昌华与联合创始人苏礼恒分别主修生化技术研发及养殖技术,为土生土长的珠海人;公司副总经理、营运总监李李同样在珠海长大,有着7年海外留学及管理培训和15年国际集团管理经验;担任CFO的施珊珊则为澳门青年,有着丰富的工厂化养殖经验;销售总监林锶锶则来自香港,有丰富的销售经验。通过强强联合,曾经的水控工程、计算机工程、西药、室内设计等行业的精英,摇身一变成为新农人,在斗门正开辟出全新的发展赛道。
为什么在斗门实现“水产养殖梦”?苏礼恒称,斗门是珠海水产养殖业的一块宝地,这里不仅水土都好,整个水产养殖业的配套都很完善,在附近就能采购到饲料这类物资。“你能想象到,这里还有提供专业的捉虾队吗?这一点别的地方是无法比拟的。”
经过5年的摸索,苏礼恒和团队在海鱼孵化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苏礼恒还是相当地谦逊。他告诉记者:“我不敢称自己是专家,平日里我开抖音和网友分享水产养殖的知识,目前已经有不下20批人前来学习,我都会免费给他们分享我的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苏礼恒说:“我做这一行是希望把新的模式真正研究出来。”目前,“一亩田”正准备在珠海莲溪、上栏等地进行基地扩产,苏礼恒也正着手和当地政府研究共建水产养殖基地,他说:“希望基地的成功能够带动周边的养殖户共同致富。”
苏礼恒的例子是众多新农人在斗门寻梦的一个缩影,也是芸芸农业新质生产力中的一部分。澳门青年、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霖,接续不断进行禾虫人工育苗实验,研究出改造成本低、产量较理想的养殖方法——禾虫稻田套养系统,探索提升良田效益;在斗门鹤洲北片区,建有15万平方米半封闭智能玻璃温室的粤港澳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其国内领先、全球先进水平,助力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智慧化新路径;“白蕉海鲈”主产区之一的昭信村,向“新”而行,上“新”5G+海鲈鱼智慧渔业试点项目,实现降本增收,获评“2022全国数字渔业典型案例”……作为珠海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斗门区通过长远谋划、扎实推进,依托科技利器向“新”而进。
策划 | 吴国颂
统筹 | 杨雪薇
采写 | 杨雪薇 钱瑜 郑达 何叶舟 陈一典
出品 |“羊城派-珠海斗门”频道
说明: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